古代单身女子怎么自称

更新日期:2022-08-28 13:45:03 浏览:381

最佳回答

古代的女子称呼:

大多未出嫁的女子一般都是自称名字,也自称奴家 ,小女子、民女什么的

以下资料可供参考参考

女子自称--“奴家”

女子谦称--“妾”、“贱妾”、“奴婢”

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称对方的年龄(多用于年轻女子)--“芳龄”

称对方的名字(多用于年轻女子)--“芳名”

女子谦称自己容貌--“蒲柳之姿”(柳树在古代被看作树中的贱物)

其他: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女子、小妇人;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没有才智的)、不肖(没有出息的),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华丽的分割线=============================

古人在说自己时的谦称因身份而有所不同。

一般人说自己可以说“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单个字可以说“仆”,如“仆窃不逊,近自托自无能之辞”(司马迁《报任安书》),可以说“愚”,可以说“窃”,“愚以为”“窃以为”都是“我以为”的意思。

大臣们在君主面前可以说“臣”、“微臣”,甚至说“奴才”(何绅不是经常说吗?),犯了罪了说“罪臣”。

下级官吏在上级面前说自己“下官”、“卑职”。下级将领在统帅面前称自己“末将”。

君主自己称呼自己时说“寡人”、“孤”、“朕”。

丫环在主子面前自称“奴婢”。

百姓在官员面前说“小人”“贱民”。

古代女子谦称自己为“妾”、“妾身”、“贱妾”。

出家人称自己“贫僧”、“贫道”、“贫尼”。

所有这些都是古人对自己的谦称。

还有:


1.鄙人:古人称呼自己的谦词


2.臣:古代作官的在皇族面前的自称


3.孤:古代皇帝自称


4.小人:古代一些下级对上级,奴才对主人的自称,有自贬自贱以抬高听话人之意 ;也指坏人


5.在下:古人自称


6.陛下:对皇帝的尊称


7.阁下:对听话对象的尊称


8.令郎:指对方的儿子


9.愚:对自己的称呼,谦词


10.奴才:古代一些下级对上级,奴才对主人的自称,有自贬自贱以抬高听话人之意

1
1.先生:老师;对学识高的人的称呼

1
2.奴家:古代女子自称

1
3.晚生:一般是书生在比自己资历高的人面前自称

14:卿:古时高级官名;古时君称臣;古时夫妻或好朋友之间表示亲爱的称呼

15:令尊:对听话人父亲的尊称

静·思     发表于 2022-08-28 15:40:40

其他回答

古代,任何一个家庭的女子出嫁,都会有相应的嫁妆,那么对于平民百姓的子女来说,结婚也就是一个简单的流程,然后随着相应的陪嫁物品,办喜事去到男方家。

嫁妆一: 针线盒,古代女子都是勤劳节约的,平民女子更是如此,所以很多家庭在女儿出嫁的时候会配着针线盒,当时也是很多绣女工的必须品,也可以寓意着是贤妻良母,所以针线盒也有一定的特殊意义的,代表着新娘以后家庭生活温暖幸福,做个贤妻良母,婚后还是一个缝补的工具。

嫁妆二: 合欢被。很多家庭会准备好被子,当然被子越多就显示出女方家庭越富有,但是对于一般家庭的女子出嫁,也会准备好合欢被,祝愿自己的女儿合欢幸福,白头偕老。所以一对被子也是女子的嫁妆之一了。

嫁妆三: 枕头,在古代,会准备被子也会准备一对枕头,鸳鸯是古代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的象征,寓意着夫妻两人恩恩爱爱,白头偕老,甚至也有人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至始至终只爱一个人。陪伴终身,所以秀有鸳鸯图案的枕头也是作为陪嫁物品之一。


嫁妆四: 毛巾,很多家庭是以简单的一对毛巾,相对讲究点的家庭则会准备好龙凤毛巾,顾名思义就是龙凤相配,一条龙,一条凤,也有喜庆之意,也希望新婚夫妇长长久久,温馨如久,幸福甜蜜。

嫁妆五 :盆、梳子、镜子、剪刀、鞋子都可以做作为古代平民女子的嫁妆,这些用品在生活中也是必需品,所以作为新娘的陪嫁物品,也有一定的代表寓意,重要的也是贴近生活,可以供日常使用。像这些物品都是需要准备好一对或者一双的。寓意着双双对对,和和美美的过上幸福的生活。

古代平民女子嫁妆清单

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婚礼中,新人都会选择拍摄一组古代婚纱照作为纪念。古代婚纱照的兴起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每个女孩都希望自己可以拍摄出富有韵味的古代婚纱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关于古代婚纱照的拍摄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婚纱照拍摄技巧

1、精致的妆容

我们平时看到的古装剧,妆容都是精致大方的。所以在拍摄古代婚纱照的时候,新人在妆容方面也应该要注意,切忌过分妖艳。在选择发型上,也要采用和服装搭配的古装风格。这样才能更完美的展现古代的美。

2、相搭配的服装

古装婚纱照讲究的就是服装的搭配,我国古代的每个朝代都有体现他们文化的服饰,例如《美人心计》电视剧中充满魅力的汉服;或是如同杨贵妃般华丽鲜艳的唐装;还是大清的格格装,都充满着浓浓的时代气息。

3、独特的韵味

古代婚纱照的拍摄就是为了要展现一种独特的韵味。所以无论你是想诠释华丽的贵妃特色,还是温婉的小女子,都要配合相应的背景自然地拍摄。无论是从神态上还是动作上都要优雅地表现出古代美人的气质。

4、适合的道具

古代婚纱照的拍摄除了服饰之外,还会选择一些道具的衬托。例如折扇、古筝、等。它们渲染了一种充满古代气息的环境氛围,还能够丰富照片的效果。所以新人在拍摄古代婚纱照的时候往往需要这些道具来增加照片的色彩。

5、拍摄的注意事项

以自然地姿势和状态进行拍摄,只要根据摄影师的小建议自由发挥,就可以拍摄出属于自己的美婚纱照。

小编总结:如何拍摄出好看的古代婚纱照呢,如何让你照片出众又不失意义呢?在此小编建议只要掌握古代婚纱照的拍摄精髓,然后放松心情自然拍摄。相信你和你的摄影师一定会携手打造出完美的古代婚纱照!

什么,装修还用自己的钱?!齐家装修分期,超低年利率3.55%起,高可贷100万。立即申请享受优惠

古代婚纱照拍摄技巧 古代婚纱照怎么拍好看

古代女子被别人糟蹋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到贾府来的第一个生日,就是及笄之年。

王熙凤和贾琏商量如何给薛宝钗过生日?贾琏说往年给林黛玉怎么过的就给薛宝钗怎么过不就行了,这么点小事还问我做什么。王熙凤说因为薛宝钗是及笄之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此要比林黛玉多增添些,以示隆重。

古代女子的笄礼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她一生中的关键转折点。到了十五岁,行了笄礼,就意味着你已经成年,不再是小女孩子了,可以嫁人成家了。

《礼记.杂记》记载:“女子十有五年许嫁,笄而字”。也就是说女孩子到了十五岁,可以嫁人,就可以用簪子把头发盘起来,可以取表字,也就是正式的名字,以前在娘家的名字一般称为乳名或者小名。

到了宋代,为了推行儒家文化,讲究礼仪规范,特地制定了士庶女子的笄礼仪式。司马光的《书仪》以及《朱子家礼》都记载了具体的程序:

女子许嫁,笄。主妇女宾执其礼。

笄礼行之于中堂,执事者用家内的妇女婢妾充任。

席以背设柂栉总首饰置桌上,冠笄盛于盘中,上面蒙以帕,由执事者执之。

主人于中门内迎宾。宾致祝词后为之加冠、笄,赞者为之施首饰,宾揖笄者,适房,改服背子。

既笄,所拜见者仅限于父及诸母、诸姑、兄姊。其余仪节都与男子冠礼相同。

《朱子家礼》的记载大同小异:

女子许嫁即可行笄礼,即使没有许嫁,年满十五,也可以行笄礼。笄礼由母亲主持。行笄礼前三日戒宾,前一日宿宾,宾选择亲姻妇女中贤而有礼者担任。陈设在中堂布席。厥明,陈服,如冠礼。序立,主妇如主人之位。宾至,主妇迎入,升堂。宾为将笄者加冠笄,适房,服背子。为笄者取字。笄者见尊长,后礼宾,仪节与冠礼相同。

如今,有的家长为孩年满十八岁,举行成人礼,与古代男子冠礼,女子的笄礼有相似的含义。

古代女子十五岁行笄礼,可你知道具体的过程吗?

如今,性观念越来越开放,不少情侣看到古代影视剧的时候,就会产生疑问:古代女子为什么重视贞洁?甚至还有以立“贞节牌坊”为荣的现象,这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吗?

一、古代女子为什么重视贞洁1、守贞洁能够为家族带来利益

在明朝,妇女守节开始成为言府制定的法典。凡寡妇守起自未满三十的任一年龄,能保持到五十岁者,可受官府褒扬而建立贞洁牌坊,她的家族也可免除徭役。在得到道德和经济的嘉奖下,就逐渐形成女子守贞的社会势力如果是女子肯为情殉夫,更可被传为美谈。

2、守贞是一种封建道德

贞节又叫贞操,是指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封建道德。在古代男权社会中,贞节观念好似勒在古代妇女脖子,上的一条绳索。它既是对女性进行单方面性禁铜的武器。也是长久以来形成的陋习在观念上的表现。因此,古代的女人宁愿饿死,也不愿失去贞操。

二、贞洁到宋朝以后才被重视1、宋朝初期贞洁观不严

古代的范围很广,但要说贞洁,也只有到宋朝以后的人才开始重视。其实,宋代初期的贞操观念还是比较宽容的。如范仲淹在“义庄”《田约》中,准许给予寡妇再嫁的费用,而男子再娶反而不给,他也从未指责过妇女再嫁。他母亲就曾再嫁,他毫不以此为耻。

2、理学的发展使妇女束缚变多

但随着儒学的发展,从周敦颐到二程(程颢和程颐)再到朱熹,理学逐步形成。中国的学术思想以及风俗制度发生了极大变化,妇女的贞节观念也在崇古的基础上愈演愈烈,开始变得严酷。此时对妇女的限制形成了体系化的要求。

与以前历代王朝比,宋代是对妇女束缚多、对于妇女贞节态度极为严厉的朝代。 夫死守节已成为妇女应尽的义务,并且,这种观念深为妇女所认同和崇尚,已成为社会习俗男女关系中重要的一部分。 

除婚姻之外的交媾和爱情都是有违道德的。忠臣不事二主等政治观念投射到家庭,就是好女不事二夫,女子从一而终,保持绝对的贞节。

为啥古代女子重视贞洁

不可以的,古代女子和现代女子是不一样的,不像现在女子这么自由。不可以存在单身现象。

若草     发表于 2022-08-28 15:30:16

不可以。

古代普通女子别说想单身了,一旦超过了嫁人的年龄,就会面临罚款,家人们就会跟着遭罪。而那些贵族女子更没有自由选择权,她们得为了家族的荣耀联姻,为了国家的荣耀联姻,根本不可能说想单身就单身。


一、古代普通人家的女人没有资本单身现代女人单身只需要自己乐意就可以,甭管是父母的唠叨,还是周围的指指点点,只要本人不在乎,一切都无所谓。而古代的女人则不行了,在古代每个朝代都会规定女子的婚嫁年龄,基本上13岁到15岁就可以嫁人。

如果说家里的女儿不想嫁人,一旦超过了规定的年龄,那么就会遭受惩罚,如在唐朝会增收这家人的徭役;在汉朝会实行罚款政策。试想普通人连生活都困难,罚款怎么交得起呢?不管家里的女儿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们都会逼着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给嫁了。


二、古代富贵家的女人没有自主选择权富贵人家的女儿需要为家庭荣耀献身,需要为国家献身,在《甄嬛传》里甄嬛不想参加选秀,可是为了家族他不得不参加选秀;而安陵容为了父亲安比槐的官场发展,硬着头皮参加选秀。

像甄嬛、眉庄等女子父亲当官,他们的生活比普通人好千倍万倍,完全可以有资本单身,但是为了家族他们不得不嫁人。

再说说君王的女儿们和王爷的女儿们,她们是公主郡主,她们可以说是古代女子中条件最好的女子了,可是她们依然没有选择权,她们需要为了国家联姻,被君王安排嫁给某个部落的首领,如康熙的蓝齐儿,她其实像嫁给李光地,可是为了父亲的宏伟蓝图,不得不嫁给了噶尔丹。

最后:古代的女人更多的是为了社会发展而嫁人,在战乱期间统治者为了延续一个朝代,他们需要大量的人口繁衍,需要大量的男丁耕田种地,守卫边疆等。

咖啡     发表于 2022-08-28 15:30:16

古代未婚女子有以下几种称呼:

娘:古汉语中娘一般指未婚年青女子,多指少女。日本汉字和ACGN界用语中,娘则是女儿、少女或女子的意思。

娃:《汉书·扬雄传》引扬雄所写的《反离骚》:“资娵、娃炎珍{髟也}兮,鬻九戎而索赖。”大约是最早的例子。到了唐人、宋人的笔下,这个字所显示的女子年龄明显地变小了,很多诗词里所呈现的“娃”是少女、未婚女子的代称。

奴:古时未婚女子的自称,或称“奴家”。

妾:古时也作为未婚女子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男人自称的“仆”。

女:古代称“未婚的女性”为“女”,称“已婚的女性”为“妇”。


咯咯仔♡     发表于 2022-08-28 15:40:40

古代未婚女子有以下几种称呼:

娘:古汉语中娘一般指未婚年青女子,多指少女。日本汉字和ACGN界用语中,娘则是女儿、少女或女子的意思。

娃:《汉书·扬雄传》引扬雄所写的《反离骚》:“资娵、娃炎珍{髟也}兮,鬻九戎而索赖。”大约是最早的例子。到了唐人、宋人的笔下,这个字所显示的女子年龄明显地变小了,很多诗词里所呈现的“娃”是少女、未婚女子的代称。

奴:古时未婚女子的自称,或称“奴家”。

妾:古时也作为未婚女子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男人自称的“仆”。

望族的年轻女子,未婚则称自己为“小女子”,或“奴家”,或"奴婢"等一些明清的小说中许多有身份的女性,也是直接就用“我”这个称谓的。

仏赫     发表于 2022-08-28 15:40:40

古代的女子称呼:

大多未出嫁的女子一般都是自称名字,也自称奴家 ,小女子、民女什么的

以下资料可供参考参考

女子自称--“奴家”

女子谦称--“妾”、“贱妾”、“奴婢”

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称对方的年龄(多用于年轻女子)--“芳龄”

称对方的名字(多用于年轻女子)--“芳名”

女子谦称自己容貌--“蒲柳之姿”(柳树在古代被看作树中的贱物)

其他: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女子、小妇人;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没有才智的)、不肖(没有出息的),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华丽的分割线=============================

古人在说自己时的谦称因身份而有所不同。

一般人说自己可以说“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单个字可以说“仆”,如“仆窃不逊,近自托自无能之辞”(司马迁《报任安书》),可以说“愚”,可以说“窃”,“愚以为”“窃以为”都是“我以为”的意思。

大臣们在君主面前可以说“臣”、“微臣”,甚至说“奴才”(何绅不是经常说吗?),犯了罪了说“罪臣”。

下级官吏在上级面前说自己“下官”、“卑职”。下级将领在统帅面前称自己“末将”。

君主自己称呼自己时说“寡人”、“孤”、“朕”。

丫环在主子面前自称“奴婢”。

百姓在官员面前说“小人”“贱民”。

古代女子谦称自己为“妾”、“妾身”、“贱妾”。

出家人称自己“贫僧”、“贫道”、“贫尼”。

所有这些都是古人对自己的谦称。

还有:


1.鄙人:古人称呼自己的谦词


2.臣:古代作官的在皇族面前的自称


3.孤:古代皇帝自称


4.小人:古代一些下级对上级,奴才对主人的自称,有自贬自贱以抬高听话人之意 ;也指坏人


5.在下:古人自称


6.陛下:对皇帝的尊称


7.阁下:对听话对象的尊称


8.令郎:指对方的儿子


9.愚:对自己的称呼,谦词


10.奴才:古代一些下级对上级,奴才对主人的自称,有自贬自贱以抬高听话人之意

1
1.先生:老师;对学识高的人的称呼

1
2.奴家:古代女子自称

1
3.晚生:一般是书生在比自己资历高的人面前自称

14:卿:古时高级官名;古时君称臣;古时夫妻或好朋友之间表示亲爱的称呼

15:令尊:对听话人父亲的尊称

静·思     发表于 2022-08-28 15:40:40

黄花闺女

古代未婚女子怎么称呼

黄花闺女

秦烈     发表于 2022-08-28 15:40:40

古代的女子称呼: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而高尚的。清《冷庐杂识》中载:《尔雅》对母亲称“妣”,《诗经》称“母氏”,《北齐书》称嫡母为“家家”,《汉书》列侯子称母为“太夫人”。其他记载还有:帝王之母称“太后”,官员之母称“太君”,一般人之母称“妈妈”。

女子自称--“奴家”

女子谦称--“妾”、“贱妾”、“奴婢”

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称对方的年龄(多用于年轻女子)--“芳龄”

称对方的名字(多用于年轻女子)--“芳名”

女子谦称自己容貌--“蒲柳之姿”(柳树在古代被看作树中的贱物)

whateverID     发表于 2022-08-28 15:40:40

提起古代男子我们都会下意识的想到三妻四妾,如果那些有实力的男子都三妻四妾的话,岂不是会造成很多男子无法找到自己的伴侣成为单身。

首先我们要明白古代并非一夫多妻制度,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而且纳妾也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一个男子可以随意纳妾。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古代女子受各种学说的影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让女子缺少必要的生存技能,女子必须依附男子而生存。

虽然是如此,但是古代的纳妾制度也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从秦汉到元朝这段时间只有达官贵人才拥有纳妾的权利,到了元朝之后对于纳妾有所宽松。

汉朝规定,功成受封、得备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庶人一夫一妇。很明显在汉朝到元朝这段时间,只有为当时的朝廷立下很大的功劳获得封爵的人才能纳妾八人,一般大臣只能纳妾两人,普通百姓是没有资格纳妾的。

汉朝之后的王朝都延续了汉朝的规定,一直到了宋元时期,人们信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普通男子到了四十仍然无后的情况下,可以纳妾一人。

时间到了清朝末年,清朝时期才放开纳妾制度,饶是如此,古人生产能力低下,普通人别说纳妾,生存都是问题,自然三妻四妾只存于达官贵人之中。

如今很多人都过着单身生活,之所以单身人士多,主要是现在人们的观念在改变,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让很多人选择只恋爱不结婚。

其次男女比例造成严重的失调,男多女少,让很多男子找不到伴侣,女子地位的提高,让女子不在依附男子生存,有了自我生存的坏境,很多女子不在结婚。

另外,如今社会奉行金钱至上,谁也看不上谁也看不上占据主流,女孩子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让男子单身比例增加。最后加上一些晚婚晚育,和结婚成本等等各种原因,造成了大量单身人士。

但是古代则不同,古代男女比例相对来说并没有现在这样失调,加上战争疾病等因素致使大量男子去世,寡妇多不胜数,加上国家鼓励寡妇再嫁以达到繁衍生息的目的,一般古代单身人士比较少。

当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成为人们的主流观念,男女一般很小的年纪都成家立业,甚至出现一些王朝用律法约束人们,让人们尽早完婚,繁衍生息。

古代女子没有如今社会的思想观念,古代女子一般看中的是男子的人品而非财力,并且古代女子也没用向男子讨要高额的聘礼作为嫁人的基本,所以古代男子结婚难度比现在结婚的难度减少了很多。

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三妻四妾,哪怕到了清末年间也只有富贵之家的男子才会三妻四妾,一般民众还是一夫一妻制度,加上古代的人的观念和律法政策等原因,古代单身男子基本上很少。

momokoko     发表于 2022-08-28 15:45:06

纠正下,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单身狗不太多,寡妇很多!为什么呢?因为古代兵役制度,男人服徭役,服杂役,服兵役,很多年纪轻轻的就死了!妇女除了隋朝隋炀帝时期外基本不服役!所以男人死的很多,就像越南之前长期战争,导致男人大量死亡,妇女守寡很多!而且古代女子很贞洁!所以单身狗不多!

半夏     发表于 2022-08-28 15:45:06

提起古代男子我们都会下意识的想到三妻四妾,如果那些有实力的男子都三妻四妾的话,岂不是会造成很多男子无法找到自己的伴侣成为单身。首先我们要明白古代并非一夫多妻制度,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而且纳妾也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一个男子可以随意纳妾。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古代女子受各种学说的影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让女子缺少必要的生存技能,女子必须依附男子而生存。虽然是如此,但是古代的纳妾制度也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从秦汉到元朝这段时间只有达官贵人才拥有纳妾的权利,到了元朝之后对于纳妾有所宽松。汉朝规定,功成受封、得备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庶人一夫一妇。很明显在汉朝到元朝这段时间,只有为当时的朝廷立下很大的功劳获得封爵的人才能纳妾八人,一般大臣只能纳妾两人,普通百姓是没有资格纳妾的。汉朝之后的王朝都延续了汉朝的规定,一直到了宋元时期,人们信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普通男子到了四十仍然无后的情况下,可以纳妾一人。

时间到了清朝末年,清朝时期才放开纳妾制度,饶是如此,古人生产能力低下,普通人别说纳妾,生存都是问题,自然三妻四妾只存于达官贵人之中。如今很多人都过着单身生活,之所以单身人士多,主要是现在人们的观念在改变,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让很多人选择只恋爱不结婚。其次男女比例造成严重的失调,男多女少,让很多男子找不到伴侣,女子地位的提高,让女子不在依附男子生存,有了自我生存的坏境,很多女子不在结婚。

另外,如今社会奉行金钱至上,谁也看不上谁也看不上占据主流,女孩子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让男子单身比例增加。最后加上一些晚婚晚育,和结婚成本等等各种原因,造成了大量单身人士。但是古代则不同,古代男女比例相对来说并没有现在这样失调,加上战争疾病等因素致使大量男子去世,寡妇多不胜数,加上国家鼓励寡妇再嫁以达到繁衍生息的目的,一般古代单身人士比较少。当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成为人们的主流观念,男女一般很小的年纪都成家立业,甚至出现一些王朝用律法约束人们,让人们尽早完婚,繁衍生息。古代女子没有如今社会的思想观念,古代女子一般看中的是男子的人品而非财力,并且古代女子也没用向男子讨要高额的聘礼作为嫁人的基本,所以古代男子结婚难度比现在结婚的难度减少了很多。

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三妻四妾,哪怕到了清末年间也只有富贵之家的男子才会三妻四妾,一般民众还是一夫一妻制度,加上古代的人的观念和律法政策等原因,古代单身男子基本上很少。

yljkuer     发表于 2022-08-28 15:45:06

相关问答

更多惊喜策划专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