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现在即将27岁的大龄单身女是什么心态

2022-07-28 18:10

安烁Mama

安烁Mama

单身+大龄+女性=“剩女” = 嫁不出去?今天,我们暂且抛开性别平等不谈,就单从事实来看,女人年纪越大就越难嫁吗?那些大龄&uot;剩女&uot;,最后都嫁给了谁?中国媒体用带有歧视性的词语——“剩女”——来形容27岁或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单身女性。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过类似情况。但后来研究证明:美国25岁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结婚率处于上升状态,尽管能与她们匹配的男性数量减少了。那么,“剩女”现象在中国究竟是不是被媒体炒作出来的一个假象?我们用了年至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来研究中国城地区年至年初次结婚的20至49岁夫妻以及20至49岁的未婚人。不管男人女人,年纪大了都不好结婚女人的初婚率比男人低吗? 从上图我们看到,答案是:NO!总体而言,女性的初婚率高于男性。初婚率是人口学里的一个指标,用初婚人数除以暴露在初婚风险下的人数。你可以理解为,初婚的发生率或者初婚的可能性。上面一张图展示了男性和女性的分年龄初婚率。男性、女性的初婚率都在25-29岁时达到顶峰。从图表中看到,过了29岁,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初婚率都在降低。可见,不只是女人,男人到了一定年纪,结婚率也会下降的!——————学历高低和结婚有什么关系?在20-24岁组里(蓝色的柱子),男性初婚率随着教育程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明受教育会推迟婚姻。尽管30岁以下时初婚率较低,高学历男性很快“迎头赶上”:30至49岁的男性中(绿色的柱子),受过大专或大学本科教育的男性的初婚率远高于低学历男性。从整体的图表可以看出,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过了30岁才进入结婚高峰期。——————那么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呢?从图表中能看出,女性和男性一样,在20-24岁组里,初婚率随着教育程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明受教育会推迟婚姻。对于女性而言,无论什么学历,她们的初婚率都在25-29岁时达到顶峰。她们如果30岁还没结婚,之后的结婚率都会比25-29岁时低。同时,无论在什么年龄段,高学历女性的结婚率都落后于低学历女性。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处于30岁以下时,无论何种教育程度,女性的初婚率都高于男性;但是,一旦过了30岁,高中以下学历男性的初婚率低于对应的女性,高中学历的男性、女性的初婚率相当, 而大专和大学本科学历的男性的初婚率分别是对应女性的
2.6倍及
3.7倍。这些结果显示,高学历可能与男性的婚姻推迟相,但对于女性而言,高学历更可能与终身不婚的可能性正相关。————————你会和谁结婚?如果一位女性,30岁还没有结婚,是不是意味着她一定要放低标准呢? 接着我们用对数线性模型中国城地区的婚配模式,结果显示:在中国,与自己教育程度相同、年龄相近的人结婚仍是主流。若夫妻之间教育程度、年龄有差距: 男性更可能与比他们年龄小、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结婚;女性更可能与比她们年龄大、受教育程度高的男性结婚。结婚晚的男性更可能与比自己教育程度低的女性结婚,更不可能与教育程度相同的女性结婚。女性对配偶的选择,并没有随着她们的初婚年龄而变化。 综合来看,30岁还没结婚的高学历女性确实比20多岁时结婚的高学历女性面临更低的结婚可能性。因为晚婚的高学历男性更可能与低学历女性结婚,而且与此同时,女性并没有因为年龄变化而显著地改变择偶条件。理论上,婚姻模式受个人因素和宏观因素的双重制约。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他们的择偶偏好及自身条件,选择什么时候结婚,是否结婚,以及和谁结婚。但是,择偶偏好以及自身条件的价值很大程度上被以下几个结构性因素影响。首先,在一个强调传统性别分工(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里:男性,尤其是超过30岁的男性,在挑选配偶时,并不看重女性的学历,因为女性的高学历往往与较强的事业心紧密,而与“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冲突。同时高学历、高工资的女性不愿意嫁给比自己经济能力差的男性。其次,“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一直在中国家庭根深蒂固。再加上中国家庭非常重视孩子的质量,而且社会将培养、教育孩子的重任过度强加在女性身上,从而加重了城女性在家中的责任。这时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经济的女性可能不会认为婚姻对她们很有益处,因为婚姻生活往往和她们的事业相冲突。高学历女性在寻找配偶时,可能不愿意牺牲自己的事业。相反,很多男性即使受过高等教育,性别意识仍然较为传统(简单说,读过很多书,却还是直男癌),他们可能更偏向娶一个教育程度比他们自己低的女性。因为能与高学历女性分享相似的性别意识的男性较少,所以高学历女性可以选择配偶的圈子也比较小,这造成了中国城地区高学历女性的“婚姻挤压”问题。简单说,男人多的是,但与高学历女性三观一致的男性相对稀少。最后一个因素是来源于父母。尽管父母现在很少对他们孩子的婚姻施加绝对的控制,但他们仍然在孩子的婚姻决定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试图保证孩子与“合适”的人约会、结婚。父母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他们从小就教育孩子家庭内部应该如何进行性别分工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配偶;另一方面,父母通常会反对那些型婚姻,比如女方比男方年龄大、或者男方比女方的学历低。对父母而言,他们更希望儿子娶一个可以打理家庭的妻子,希望女儿可以嫁给一个有经济实力的丈夫。考虑到紧密的代际关系,再加上大部分城年轻男性、女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意见的影响作用可能很大。在中国,男性娶比自己年轻、学历低的女性,是一个广泛接受的社会传统。但是,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这一传统已经改变了中国的婚姻场。对于高学历女性而言,她们从具有传统性别分工的婚姻中获得的效用及回报日渐降低。因此,她们可能选择推迟,甚至放弃结婚。这在中国或者其他地区并不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城地区,这些大龄、未婚的高学历女性却被歧视性地称为“剩女”。这一称谓忽略了女性选择何时结婚或者与谁结婚的自主意愿。她们很可能不是被“剩”下的,而是为了中国婚姻中不平等的性别分工而做出的选择。

2022-07-28 20: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