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为什么单身太多了,不管是男还是女,这已经成了社会普遍了?

2022-07-29 07:20

和高投突然悄悄

和高投突然悄悄

这个现象级的问题是值得研究和解决的社会学课题,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组网上流传的数据:

初婚年龄中:北京27岁,上海30岁,江苏3
5.8岁……

2015年日本的女性初婚年龄平均为2
9.3岁,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在30岁以后。

以下是一幅联合国给出的世界平均结婚年龄分布图

颜色越深的区域表示结婚越晚。

因此,我们得出的第一条结论是: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初婚年龄都较晚,而目前中国晚婚年龄的程度还不属于第一梯队,未来可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可能进一步有趋晚的趋势。

分析完现象,让我们来尝试分析一下原因,比较普遍的原因无外乎这么几个方面:


1.人们对自身价值的重视。无论男女都不再把结婚、成家、生子作为人生的首要课题,通俗的讲,就是对自身发展的需求远大于生殖繁衍的需求,更看重于在职业发展中追求更高的价值实现。


2.经济与压力双双上行的压力。诚然,中国的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质量得到了普遍提高,但生活的幸福感、舒适感、安全感并没有随着经济的上行得到显著加强,相反,住房的压力、结婚的成本、子女教育的压力、赡养老人的压力等等,成为现代人必须直面的若干座大山。在社会无法提供短期的解决或缓解方案前,只能依靠个人进行财富的积累,来为当面或未来可能面临的压力做好准备。因此,人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积累身家,而不是谈情说爱。并且,相当人认为过早成立家庭,有可能拖累自己的积累过程。


3.越来越多的婚姻不幸成为避婚的反面教材。从官方得到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离婚率十强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厦门、台北、香港、大连、杭州和哈尔滨。其中北京高达39%。也就意外着身边5对新人中,2对未来将会成为陌路人,而且经历过离婚的都觉得那是一场再也不愿经历的噩梦。人们不禁自问,既然离婚的概率这么大,代价那么高,为什么要草率的结婚,不如再等等,再等等……对婚姻的失望和厌倦,在特大型城市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城市病。


4.门当户对越来越多,跨越阶层的真爱越来越少。电视剧中灰姑娘和穷小子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都不是真实的。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将门当户对作为自己择偶的必要条件,婚姻不仅仅是个人的结婚,也牵涉到家庭的融合,甚至是家族的融合。身边发生的跨越阶层的童话故事固然美好,但婚后生活的矛盾、纠葛或者妥协 ,注定不能成为幸福的终了。因此,在门当户对的不断比较中,那些所谓的一见钟情、真爱无敌变得更加理性、更加现实,不断权衡的代价就是不断的取舍,所以碰巧合适的往往是幸运儿。


5.同龄人婚姻的不断较少。有一种有趣的社会现象。男人为了事业成为往往牺牲了青春时间,有了稳固的经济基础后却人近中年,却又想来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找回青春的感觉,因此都想找比自己年龄小很多的年轻姑娘。同样,对于成功女性也有这样的反哺需求。因此,大年龄跨度的婚姻越来越常见,这就带来了同龄人之间搞对象的资源稀缺性。通俗点讲,就是好的都给老的抢去了,年轻人往往找不到心仪的意中人。但这种老少配又往往不稳定,又加剧了离婚的发生。促使社会对婚姻的不安全感上升,故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6.婚姻能够带来的幸福感因人而异。结婚究竟能够带来什么?感情的寄托、家庭的温暖、子女的延续,但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认为这些 并不一定是自己生活的归宿。比如日本,成年男子宁愿钟情于二次元或人偶,也不愿与实体的女性交流。也许这样的现象就是中国明天可能发生的社会问题。很多结过婚的人都在感叹,如果那时晚点结婚再好好想一想,或许生活会有新的变化,人生会有新的景色。在未婚者与已婚者的不断交流中,这种已婚不如未婚的无奈容易衍生出更多的惧婚、恐婚的抗体。

2022-07-29 09:16:38